咨询预约:400-888-7710
注册/登录
雄激素性脱发全解析 揭开脂溢性脱发的神秘面纱
来源:网络  
2024-10-25 16:28  
0 评论

54人

看过

  当头顶的青丝日渐稀疏,当镜中的自己不再熟悉,你是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与无助?雄激素性脱发,一个看似遥远却又如此贴近的话题,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全球数亿人。今天,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常见但复杂的现象,为你揭示它的真相,并寻找应对之道。
  雄激素性脱发是最为常见的脱发性疾病,表现为头发密度进行性减少,为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变性疾病。


  病因及发病机制
  1、患者局部头皮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增加,毛囊逐渐萎缩,终末期毛囊转变成毳毛毛囊,直至毛囊消失。
  2、血液循环中的雄激素反应程度是在青春期的由遗传“开关”激活。所以发病多在青春期后。
  3、雄激素对毛发的作用与毛囊所在的部位有关,青春期,阴毛,腋毛,胡须以及胸毛在雄激素的作用下,原先的毳毛转变为终毛。
  4、在雄激素的作用下,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素质的人群中,头顶部的毛囊逐渐萎缩,毛囊体积缩小,终毛毛囊逐渐变为毳毛毛囊,最后毛囊消失。
  5、雄激素性脱发渐进行发展,并呈特有的模式。是否脱发或脱发的严重程度取决与毛囊的局部因素。雄激素性脱发毛囊高表达雄激素受体,而枕部毛囊则不表达或低表达雄激素受体。
  6、Ⅱ型5α-还原酶,睾酮是男性血液循环中的主要雄激素,在5-还原酶的作用下,睾酮转变为二氢睾酮,后者结合雄激素受体的活性是睾酮的5倍以上。头皮中的5α-还原酶主要是Ⅱ型5α-还原酶。
  说了这么多,大家是不是还是对病因机制云里雾里,最后,用一句话概括,就是,雄激素性脱发是遗传因素下的雄激素引起的。
  本病一般有家族史哦。父辈里有类似情况下的要特别小心哦。
  男性雄激素性脱发,主要发生于20-30岁男性,从前额两侧开始头发密度下降,头发纤细、稀疏、逐渐向头顶延伸,额部发际向后退缩,前额变高,形成“高额”前发际线呈M形;或从头顶部头发开始脱落,也有前额和头顶部同时脱落。脱发渐进性发展,严重时仅枕部及两颞残留头发。脱发区皮肤光滑,可见纤细的毳毛,皮肤无萎缩。可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加。一般无自觉症状。有Hamilton分型。
  女性雄激素性脱发一般较轻,多变现为头顶部头发逐渐稀疏,一般不累及颞额部。顶部脱发呈弥漫性,如“圣诞树样”。脱发的进程一般缓慢,其程度因人而异。50%的女性患者到50岁时,头发可明显稀疏,但极少发生顶部全秃。有Ludwig分型。
  但需要注意的是,男性也可以得女性型雄激素性脱发,女也可以得男性型雄激素性脱发。临床分型主要是依据临床表现,而非患者性别。
  免责声明:文章和图片由网友自由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 
发表你的看法
0人参与,  
0条评论
发表
 
精选评论
共0条评论
“脱发”相关文章